|
![]() |
PART01
“千屈”OR“茜苣”
身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为何身型高挑、挺拔飒爽的它会有“千屈”这个名字呢?《植物名释札记》中推断,“千屈”可能原为“茜苣”,是指浅红色的苣菜,由于发音相似,后来讹传为“千屈”。由于生长在水边,所以别名又叫“水柳”,人们又赐予它“湖畔迷路的孩子”这一爱称。
PART02
“自然界的数学家”
千屈菜寂寂无名,几乎不为人所知,但却被达尔文惦念着,不为别的,就为它的过人才智!
千屈菜有两排雄蕊,一排高些、一排矮些,和雌蕊一起像高、中、低三级阶梯一样排列。根据雌蕊的高度,便有三种排列顺序,即有三种花型,一定高度的雄蕊会通过采蜜的小动物给相同高度的另一棵植株的雌蕊授粉,保证了它们异株授粉。这也就是说,每棵千屈菜都是不会“近亲结婚”的,从而保证子孙的优良基因!千屈菜的繁殖,真的就像高难度的数学题啊!
PART03
药食兼用
千屈菜可以制成干菜,以备冬春之需。制作方法简单方便,即先将鲜菜用沸水焯一下,再晒干贮存,炒菜、做汤都可以,别有风味。千屈菜可食用在《救荒本草》中有记载,千屈菜“叶味甜”。“采嫩苗叶煠(yè)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
当然,它不仅仅可以食用,全草还可入药。被认为有清热凉血、收敛止泻、降压降糖的功效,也可做外用药,治疗外伤出血。